一扇打開或者關上的門
那年我重新創業,糾集了幾個志同道合的人。在一個雨天,我們去選辦公室??吹牡谝惶幏孔?,我們就喜歡上了,并且定了下來。后來,我就在那兒辦公了,樓下就是海河,每天工作的間隙,一抬頭就能看見波光,就覺得很幸福。
這天我要進京開會,因為辦公室臨近天津站,我先來到辦公室,在晨光里一個人坐了一會兒。等我出發的時候,我忽然有一個發現:辦公室大廳里那扇分隔兩個區域的門,怎么忽然關上了?
我記得那年選這個辦公室的時候,曾在這扇門前駐足不前那時,這扇門就是關上的。而且,那時我對現在已非常熟悉的這個環境還很陌生,當我走到關著的門前時,我誤以為我已經走到了房子的盡頭兒。我遲疑地推開那扇門,接著往前走才知道,我剛才只走了一半兒。我記得在那個雨天,那扇黃顏色的門給我帶來的炫目的視覺沖撞;除了顏色,還有雨天里潮濕的氣息,都讓我難忘。那一次,我打開那扇門后,又發現了很大的世界當時內心有些對于創業前途未卜的忐忑和憂傷,當然也有對于未來大干一場的憧憬。
我記得從那以后,我們重新布局這個辦公室,那扇門基本上就是打開的狀態,這幾年都是如此,所以我似乎已經忘了門關上的樣子直到今天,晨光打在我的臉上,也打在黃顏色的門上,我發現我已經好久沒有注意這道門的存在,也好久沒有注意到它關上的樣子了。我想,如果不是一陣風或是昨晚某個保潔人員把門關上了,我也還是不會注意到門的存在的正是因為它關上了,我才注意到它。我禁不住再次在那扇門前駐足,就像那年確切地說是三年多以前一樣。不同的是,我不僅站下來,還情不自禁地用手摩挲了那門,真就像見了一個老朋友一樣,更進一步說,我怎么覺得是在撫摸自己。
其實,我們都沒有想明白一個問題:當今世界,當然要倡導打開門迎客,要有包容開放的精神,但是門的作用是什么呢?有些時候是為了關上,而不是打開,特別是晚上;關上門的時候,你會看清自己。如果一味追求打開,那么何必設置一扇門把自己關起來,那不是作繭自縛嗎?看來,人需要一扇門該打開的時候打開,該關上的時候關上。
我終于從這扇門前經過的時候,我背對著它又停下來;然后我轉過身,從另外一個方向來看它。我再次發現,從另外一個方向來看這扇門的時候,好像又有不一樣的感覺。像品讀一個人,品讀一本書、品讀一個道理,從不同的視角來看,也許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;但是,你如果喜歡一個人、喜歡做一件事之后,你就會感覺不管怎么樣都是個好,簡直沒有道理可言的。
我感到慶幸,但同時也有點后怕,應該就是有一陣風吹上了那扇門,但如果沒有這個安靜的早晨,如果沒有那時候我一個人的獨處,如果不是今天我的時間稍稍充裕、而不像平日里那樣疲于奔命,我可能既不會有對于這扇門關上了的發現,也沒有我穿門而過時引發的一系列思考,那豈不是太遺憾了嘛!如果再往下想一層,能看到和能想到的,其實也就那么多,有這些就不錯了,又有什么好遺憾的呢?
我走到另外一個區域,然后再走出辦公室,下樓,步行到車站,手指就悄悄開始在手機鍵盤上,上下翻飛,冬天冷得已經有些凍手了。但是,我知道:那扇門一直在那里,既不在遙遠的千里之外,也不在恍惚的夢里;那扇門和我一樣,一直在我在,它也在。
用不著再說那些所謂失去了才覺得寶貴的道理,生命里那些平凡的、熟視無睹、視而不見的物、事和人,一直都在;嘆息的不該是失去,而是一直都在,連地方都沒動。你呼喚,它就來,可惜你從沒想到過要去找它。
好了,三年多前,我推開那扇門,迎來了一個新的世界;現在我再次把這扇門推開,可能我又將迎來一個新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