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中印邊界沖突看“強權即真理”的邏輯
綜合多家外國媒體的報道,在周一晚上發生的最新一輪中印邊境對峙事件中,印方一名上校級軍官和兩名士兵死亡,中方傷亡情況不詳。對峙的具體地點是拉達克高原的加勒萬谷(Galwan valley)。據悉雙方邊防部隊都沒有開火,并沒有任何一方使用武器,傷亡似是在雙方扔擲石頭、棍棒等隔空物理交鋒中產生的。發生這次沖突對抗的背景是雙方在前段時間對峙后正在緩和局勢,這也解釋了為何雙方都沒有開槍。
筆者關于處理中印邊界沖突的一些看法已經在前幾天發表的《從中印邊界沖突反思“不首先開第一槍”的政策》(https://www.toutiao.com/i6837375754158735879/)一文中有所表述。
關于最新發生的這次事件,有幾個觀點分享一下:
1. 要防止印度疫情期間采取機會主義的冒險行動。印度疫情非常嚴重,挑起邊境事端不失為緩解國內對莫迪批評轉移內政壓力的有效手段。
2. 雖然有印方機會主義的因素,但印度在邊境地區采取的筑路、修建防御措施等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措施也是既有戰略的推進,是去年宣布廢除憲法370條款的進一步實質舉措和行動。
3. 中方在公關宣傳方面要打主動仗,應盡快公布中方人員傷亡情況。對于影響邊境安全局勢的突發事件一定要第一時間發聲(在高度發達的媒體社會突發事件相瞞是非常難的),而不是總要等到外方惡人先告狀,讓西方媒體先入為主產生于我不利的效果。
4. 防止周邊國家反向利用“強權即真理(Mighty is right)”的邏輯。我與周邊國家發生的很多沖突和緊張局勢,除印度外還有菲律賓、越南等國,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外方挑釁我們采取防御性應對措施,但對方反向利用““強權即真理”的邏輯,通過主動公關、第一時間發聲,給西方社會“大國欺負小國”的印象,這其實也是一種策略。
上一篇: 中印邊境沖突為什么不用槍!網上一片“打印”聲,為何中國不動手?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