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房價還會漲嗎 :成都房價不會暴漲了
最近看到有的人又在吹噓成都天府新區房價未來五年漲到6-8萬一平。真的是太可笑了。
實際上無論是從對經濟的影響還是目前的政策看,無論是從購買力還是供求關系看,房價都不可能爆漲了。

一.房子爆漲影響經濟科技
如果樓市繼續爆漲,企業的心思和資金都流入房地產了,那么必然影響其人才招聘、就影響了就業,同時也影響企業本身的正途。大量的資金進入房地產,也必然就會影響老百姓的消費,造成消費市場低迷。比如你沒有房貸一個月有10000工資,和你一個月有5000房貸一個月10000工資,你的消費能力、消費預期絕對是不一樣的。

像國家電網這樣的多個壟斷企業都退出了房地產市場。想一下國內的科技企業群體和科研群體,比如半導體公司、比如高校教授,如果他們也覺得安心研發不如炒房了,心思都去炒房了,還怎么帶動科技進步,又怎么帶動教育?還是那句話,科教興國,炒房誤國。
二.購買力不足
看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,不就是房貸引起的嗎?美國房子超過年收入5倍就引起了次貸危機,我們很多城市房子卻是年收入的10倍,甚至20倍。雖然我們的忍耐度更高,那是老一輩人還有一些積蓄,但是高房價已經把大多數家庭上一輩的積蓄消耗完了,所以購買力就成問題了。
以天府新區的恒大天府半島來說,恒大天府半島附近雖然有個污水廠,雖然罵的人也很多,但是還是意料之內的那么多人搖號,剛需中簽率只有4.18%,就是因為便宜,就愿意冒著犧牲健康的風險,還是讓人有些唏噓。

從這個事也可以看出來,在成都,剛需的購買力有限,目前也就是13000-18000左右,再貴一些的房子而且又不是真的主城區就沒那么火爆了,比如上面的天府里。。
比如把成都房子拉到有些人說的均價6萬一平,那么表現出來的就是大部分剛需都買不起房子,炒房者就算買了,又誰來接盤呢?所以現在房子再爆漲已經不現實了。
三.供求關系變化
未來人口老齡化是不得不面臨的問題。而建筑用地還在不斷增加。

目前中國老齡化約12%,有報告研究結果稱,將來中國老齡化會以較高速度增長,“十四五”期間中國或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,2030年之后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或超過20%,到時中國將會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。
另一方面,成都建筑用地仍然在不斷增多,成都也還在有不斷擴展范圍的趨勢,所以還被很多人戲稱為“成都省”(當然也和成都在四川占有經濟比重有關)。
另外是最近發的新文件《關于授權和委托用地審批權的決定》,這個土地新政可能會對今后的樓市產生重大的影響。雖然第一批試點城市沒有成都,但是以后一旦實施,建筑用地也會更多。
到了房子數量遠多于需求者的時候,房子還會暴漲就是天方夜譚了。相比北上廣深、蘇州等地,成都的科技企業、本土科技大廠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差距還是很大的,房子再暴漲就不是人口流入,而是頻頻出現“怎么逃離蓉城”、“怎么逃離成都”之類的文章了。
四.政策導向
國家目前已經多次強調“房住不炒”了。其實也是擔心市場出問題,從而影響經濟。
目前國家三令五申房住不炒,比如廣東、河南、浙江等地都出現了想放寬房市但都被叫停的情況,關鍵還是在疫情的背景、經濟受到大影響的情況下,國家仍然堅持房住不炒,這就是想防止房地產泡沫擴大化。

這兩天有一些群體鼓吹成都房價漲了,其實也是一種假象。大家看二手房一定要看成交價,而不是看掛牌價,很多房子都是掛得高,但是最終都降價賣出(成交之前先降價,你會看到成交價和掛牌價差不多,這就是套路),疫情期間更是如此。相比18年高峰低10多20萬的比比皆是。
天府新區不少新房帶裝修價格目前已在2萬+,直逼甚至超過真主城區錦江、武侯、高新等一些樓盤,也是受“成都向南”的政策影響,但近兩年也達到一個高點了,再繼續上升的空間并不大。國家保新房壓二手房也很好理解,因為新房收益大,二手房漲了收益的卻是房東。
還有的人為了繼續鼓吹房地產,把高端樓盤、高價房拿出來說事。就比如成都,說某某盤5萬一平了,某某盤7萬一平了,再不買房真的買不起了。其實也是忽悠大家。這些樓盤根本不是給一般老百姓的,以高端樓盤個例來忽悠房價漲了,真的是為了賣房無所不用其極,大家當做笑話看就好了。
房住不炒,回歸居住的自然屬性,才是大勢。
